◆ 看起来严肃认真的李镇伯,心底里也藏有逗比基因。(毫无PS痕迹)
文| 铅笔道 记者 汪晨
►导语
李镇伯几乎将前半辈子献给了足球。
二十年前,李镇伯是初中校内和班级足球赛事的组织者,而且很注重仪式感,加入了电视转播、球员转会、金球评选和单场竞猜等当时看起来“新潮”的玩法。
在西班牙当驻站足球记者时,他被欧洲完备的足球体系所震撼。欧洲主流国家基本有12~15级联赛,业余和半职业联赛是重中之重。“西班牙国家队的强大,离不开中小联赛和中小俱乐部的贡献。”
相比之下,国内只有4级联赛,业余赛事大多扁平化,不存在层级标准,参与比赛的足球人数也少很多。
李镇伯想将欧洲的业余联赛模式放置在国内运行。在北大积累了一段时间校友足球联赛的运营经历后,2015年7月,他成立“板凳足球”。
他打算基于一套球队与业余赛事的管理工具,以及此前积累的足球领域人脉、资源,为各地业余联赛的运营者提供运营支持。
今年5月,“板凳足球”App上线。除了“板凳足球”所做的一些业余赛事报道,运营者、社群成员也可投稿,发表话题。另外,用户不仅能查看自己与关注球队的档案、战绩、赛程和技术统计,还能与各球队队员留言互动。
目前,“板凳足球”掌控或参与组织的赛事已覆盖北上广深、福建、云南、辽宁等地,组建赛事联盟17个,包含上百支球队,公众号粉丝1万余名。
注: 李镇伯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,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。
业余足球联赛
夜晚,高功率照明灯透过北京浓厚的雾霾,将灯光铺洒在一片绿茵场上,场地相当于半个正规足球场。
场上,北大盈拓和北大工学院的比赛已到最后时刻,这是一场决定联赛第三名的焦点战,比分为2:3,盈拓落后。场下,身兼赛事组织者和盈拓经理身份的李镇伯为自己的球队捏了一把汗。“再不进就没机会了。”
最后时刻,一名边后卫在中圈附近得球,直接抡起一脚打门,世界波!随后,裁判一声哨响,比赛结束。
自2012年回国,李镇伯就在帮助北大各学院的球队和校友队组织业余比赛。北大数学系的校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。“他们的球队氛围很好,即使球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,也要在比赛日专门飞过来踢球。”
此前,他是《足球》的西班牙常驻记者。
驻扎的六年间,他见证了西班牙国家队最辉煌的时代,也看到了欧洲先进的足球体系运作模式,意识到国内的巨大差距。
“欧洲主流国家基本有12~15级联赛,业余和半职业联赛是国家足球体系的重中之重,而国内只有4级,业余赛事大多扁平化,不存在层级标准,参与比赛的足球人数也少很多。”
在欧洲,业余联赛球队众多。他们既会为当地儿童开设足球培训课程,也售卖球票、球衣,拉赞助,以此获得成长的资金。
中途,或许会有一两支球队成长为顶级联赛的足球俱乐部。“1983年重建的赫塔费,底子是低级别联赛球队,但经过二十年的努力,赫塔费升上西甲,甚至一度打进联盟杯八强。”
因此,回国后的他一直在想,有没有办法在全国各地组织起业余联赛?并扶植出类似赫塔菲的传奇故事?
李镇伯先从他的母校北大入手。
他利用此前创立北大足球协会积累的人脉资源,组织北大校友足球联盟,筹备校友足球联赛,至今已举办3届,平时报名500余人,覆盖北大十余个院系。
如今,北大足球校友联盟已经发展成一个健康有序的业余足球组织,校友联赛不仅有详实的技术统计、网络视频转播,还有一套自由球员签约和转会机制。
◆ 2013年北大校友联赛闭幕式
不过,仅仅是北大还不够,李镇伯希望将这一模式扩展到其它地方。
“如果可能的话,通过扶持业余联赛,扶持成千上万个足球业余俱乐部。如果有一两个球队晋升最高职业联赛,我们的使命就完成了。”
赛事管理工具
组建联赛的过程中,李镇伯逐渐意识到,自己需要一个互联网工具,能帮助管理赛事人员的报名、招募、赛程、统计等环节,录入存储体系,让业余赛事也能留下历史记录。“找了有大半年的时间,发现没有类似的工具,就想着自己做。”
之后,他请来了清华电子的“足球名宿”王萌成为合伙人,开发了一款基于微信后台的联赛球队管理工具,在北大和北京市高校足球赛事中使用。
报名阶段,球队领队、各队球员可录入信息报名,并安排各队赛程。比赛阶段,单场比赛参赛球员先报名,并录入比赛期间的数据统计和进程。“相当于每个小比赛有个微站,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。”
之后,李镇伯发现,市场上已有类似工具出现。“但竞品更多是单单基于业余球队管理,而非俱乐部和联盟管理,通过北大校友联赛一整个赛季的试运行,我想是时候该往外推了。”
去年7月,李镇伯成立“板凳足球”,准备实施自己当初各地设立业余联赛的想法。他打算基于这套工具与在足球领域积累的人脉、资源,为各地业余联赛的运营者提供运营支持。
◆ 2015年北京高校校园足球联赛赛前合照
过去几年组织校级联赛的经历,让他形成了一套标准化赛事管理流程。
组织者在“板凳足球”的公众号后台建立赛事,并生成相关的宣传海报和二维码,分发给各位队长,通知他们报名。
报名确认后,队长一端也生成一个带有二维码的宣传页,发给各自的队员,收集队员的个人资料。“此前,赛事组织者要一个个打电话约人参加,非常麻烦。”
自11月起,李镇伯陆续在全国其他区域组织业余赛事。
各个区域的赛事组织难易度略有差异。“南方地区在赛事秩序和规模上相对好些,越往北就相对约粗犷些。”
因此,团队需要根据相应情况对组织者进行辅导。“有些赛事组织者年纪较大,用的智能手机可能较为落后;有的可能把报名地区弄错了……这些都需要人工辅导或在后台修正。”
目前,“板凳足球”所组织的赛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,主要目的是积累客户:
2016年1月,“板凳足球”获得盈拓投资和个人投资者的500万元天使轮融资。
赛事IP
自今年起,李镇伯打算将赛事参与人员纳入业余足球社群中,做社群化运营。如此,“板凳足球”需要加强内容力量。
但日后联赛必将增多,内容也会成倍增长,单一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容量显然不够容纳。
5月,“板凳足球”App上线,内容方面得到扩容。除了“板凳足球”平台方所做的一些业余赛事报道,运营者、社群成员也可投稿,发表话题。
App还加强了球队管理功能。用户不仅能查看自己与关注球队的档案、战绩和赛程安排,还能与各球队队员留言互动及点评。
此后,团队在App中加入了训练版块,对踢球技巧做图文拆解,编写成简易教程。
同时,团队为联盟、赛事组织管理者专门开发后台。“提供相应说明后,他们可以自己去操作,或者我们代为管理操作。”
◆ App内的球队主页
长远看来,李镇伯尝试将业余联赛做成一个IP,并将其中氛围强烈的业余联赛打造得更加规范、更有仪式感。
但业余联赛的商业化和变现能力将受到考验。质量较高的联赛,需要有一定的场地以及相对专业的裁判团队。“按11人制的常规比赛计算,正常一场比赛的费用都是1500~2000元,其中场地费用大约占2/3。”
而从收入来说,目前平台的收入只有报名费和纪律保证金(红黄牌罚钱),联赛本身除了赞助,极少有自身造血能力。“赞助资金并不稳定,不同联赛不同档次。”
李镇伯打算利用自身的资源为联赛组织方提供变现渠道。
例如训练方面,团队打算请来知名、退役球员或教练带来教学课程,收费教授。“因为在职业圈的人脉,做球员经纪积累的关系网,再加上媒体资源,我们做这方面工作得心应手。”
同时,俱乐部球队可销售一些外来产品,包括夏令营、海外训练计划等。“例如我们和皇马合作,奖励或出售我们包下的皇马主场VIP包厢,或提供相应的体育旅游产品,相当于给业余足球俱乐部提供变现手段,卖给队员或其他人。”
除此之外,“板凳足球”今年打算开发球队或联赛的球衣和周边产品,目前正在洽谈合作方。
不过,中国业余足球氛围还不够强烈,客源较少。李镇伯更希望调动起球队家属的作用,提高比赛本身的关注度。
当下,“板凳足球”掌控或参与组织的赛事已覆盖北上广深、福建、云南、辽宁等地,组建赛事联盟17个,包含上百支球队,公众号粉丝1万余名。
读完文章,有报道需求的创业者请加Pencil-news,可享受铅笔道可爱萌妹纸的热情服务,加好友请注明“求报道”字样;
-
上一篇:e葱金融:第三方支付实名新规对网贷的影响
下一篇:没有了